【资料图】
倏忽之间,人生即将跨入四十的门槛。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文人墨客,笔下千秋,写尽人生平仄。年少时犹如一张白纸,涂点颜色就鲜艳,读点文字就灿烂,在课堂上摇头晃脑显摆文采,在生活中引经据典假装深沉,却大多泛泛而谈,不解其意。行至中年,走过人生坎坷,看多真假美丑,尝尽世间百味,那些读过的句子,一一浮现在脑海,慢慢咀嚼,才渐渐品出个中滋味。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英国作家毛姆非常形象地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世间的感悟,大多是从中年开始的。在这个生命的中间段,老人已老,孩子还小,认识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世间各种纷繁复杂已然迎面扑来。书籍没有生活那么琐碎,却集中了穿透生活的能力,而生活也总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些什么书。《儒林外史》的深刻尖锐,《淮南子》的洞明世事,以及鲁迅的沉郁凝练与冷峻孤愤、朱自清的晶莹温润与清丽工秀、钱钟书的博闻强记与犀利机智、陈忠实的厚重深沉、史铁生的深幽心迹,皆能醉我心,亦能让我在阅读中,生发出智慧和见地。
人到中年,很多书是看着望着,等翻到最后一页,很多具体细节竟然记不起来了。可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也很美好吗?读书读的是一种情趣、一种体验、一种境界,不为名利,只为内心安宁。世事无常,苦乐并存,读书让人明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岁月变换,泥沙俱下,读书让人懂得,烦恼处处有,看开自然无。多读书,心自然会安定。在喧闹的世间,书香给中年人一方净土;在纷扰的职场,书香赐中年人一片安宁。
书为拂尘,清洁心灵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