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名企“磁场效应”迸发!比亚迪校招超三万人六成硕博
2023-07-31 13:36:19 羊城晚报

7月17日,深圳坪山站,晴空朗日,一列高铁呼啸而至,放下了一大群互不相识、拉着行李箱的毕业生。当他们踏上这带着热浪的深圳土地,迎面而来的是三位手持“欢迎爱迪生”小牌的微笑年轻人。宛如当年大学迎新的仪式感在此重演,热烈而令人感怀。手持一张张“乘风站-星火站”车票,这群年轻人走上等待多时的豪华大巴,带着小激动走向人生的新起航点。


(相关资料图)

这一幕,就是比亚迪(002594)今年校招的动人场景。每年到此季,通过高铁、民航、高速公路,来自海内外的精英毕业生脸孔就在坪山汇聚。怀揣光荣与梦想,他们把自己首段珍贵职业生涯寄放在这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上,并期待发出光芒。

筑巢引凤,规模年年劲攀升

年轻值千金,作为“95后”的比亚迪,去年一跃实现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面爆发,再次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连续十年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宝座。与年轻人同龄的比亚迪,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狂飙28年,充分印证了这家深圳企业创造的奇迹。

比亚迪去年取得的业绩,也极大地鼓动了2023届毕业生们的内心。去年年底开始,毕业生们纷纷把海量的简历投向了这家企业。从国内到海外,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全情关注并参与到毕业的招聘进程中。这家企业也深刻感受到年轻一代的厚爱,结合企业发展趋势,各大事业部更推出了一大批极具吸引力的优质岗位。

年轻就是生命力,知识就是生产力。当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裁员分流之时,比亚迪 “逆流而上”,视才如金,最终比去年进一步扩大招聘规模,面向优秀学子张开了更大的怀抱。今年比亚迪校招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18万人之多。3万人在许多人眼中已经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规模了,但是在比亚迪只是一年的校招量而已,还不包括同样庞大的社招的数量。

不只是校招精英数量之高在国内数一数二,在汽车界也是绝无仅有,至于人才等级也更高一筹。在3万人里,硕博占比61.3%。硕博比例超过本科,这正是一家企业人才结构高层进化的重要标志。无论对比亚迪还是对深圳市,都是一种强劲的人才注入。

学历居高,方向更高。企业的壮大,不是人力的简单量变与重叠,而是提前构筑起两三年之后更强的竞争力。因为本次校招人数中,属于研发人员占所有校招人数就达到80.8% 。

企业全球扩张路径清晰,开发型与增长型的方向非常分明,一大批属于未来的事业正在布局,正在等待年轻人来擘画。

不止汽车,比亚迪四大产业根基扎实,充分满足了不同岗位的毕业生走向。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专业性与应用性鲜明,包含有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力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学类、材料类、工业工程类、物理学类、土木类、仪器类、统计学类、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

单纯看这些专业结构,都相当于大学里十多个学院了。比亚迪宏大的事业与人才版图可见一斑。

造才优先,搭建学习型组织

进入比亚迪,放下行李包,在门口小礼炮的绽放中,年轻的毕业生开开心心就拿到了第一个大礼包。礼包上“趁青春,勇敢拼”六个字,是这个企业给每一个年轻人的第一句话。

比亚迪珍视每一个毕业生,深知人才不能拿来就用,只有精心栽培才能向阳而生。为了培育年轻人,让其在企业使命指引下迅速成长, “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应运而生。这是一项始自公司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与公司同频共振的新比亚迪人,进而汇聚成强大的企业竞争力。

在巨大的演艺厅,“许下对未来的期许”打在了典礼的现场屏幕上,训练营上的这群明日之星,低头开始了沉思,然后把心愿一字一句写在了卡片上。

至今,训练营项目已经持续25年,充分彰显了比亚迪对应届生培养与选拔的高度重视,一届又一届的 “新生代”从训练营走出,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成为保障集团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

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明日之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以助力明日之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胜任力为成果目标,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比亚迪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的人才竞争力。

事业导向,博士后铸就科研实力

培育并非三个月的事,而是伴随每个人职业进程与专业化提升的长期行为。在比亚迪这个大舞台上,教育、科研与开发契合同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产业效益,孵化出适应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比亚迪2017年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设立全国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培养迈进规模化,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

五年来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14个理工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了300多名博士后,培养出站的博士后留在比亚迪工作,成为公司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骨干领军人才。

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比亚迪的人才战略伴随企业战略也在不断升级。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依靠集团在技术及产业优势实力,比亚迪正在不断提升集团学科建设及技术创新领先地位,培养出大批高质及成果丰硕的“博后天团”,助力公司完成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坚重任。

战力提升,辐射海外影响力

通过巨量科研投入和强大人才战略的持续推行,今天的比亚迪,已经无比清晰地站在了新能源的高速增长赛道上,成为全球的标杆之一。

当前,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经过长时间的坚守,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刷新行业纪录。

当前,广东正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顶梁柱”作用,加快塑造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到2027年的5年内,广东着力将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作为新能源产业与制造业代表的比亚迪,大批毕业生的顺利入职,极大地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于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看似逆势的发力,坚定地扩大招聘规模,积极地延揽各方年轻人才,恰恰是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之举。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比亚迪在2008年就推出了插电车型,率先试水市场。随后,推出的Dm-i技术更是成为业界的标杆。为了降低消费者成本和提高电池安全性,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应运而生,并通过行业最苛刻的单体电池针刺试验,以一己之力将电池的发展拉回到磷酸铁锂的正道上。太阳能和储能方案,现已服务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新能源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这一切努力,都让比亚迪甩开了传统燃油车的困锁,引领中国新能源业界,成为一股突出的发展力量。

从多年的进取来看,比亚迪乘用车业务已经形成多品牌梯度布局,并不断拓展新路径、发展新动能,打造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新高度。从王朝网到海洋网的普及,到腾势的崛起,再到仰望的推出,方程豹的出世。比亚迪以多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格,全面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态度,恰恰是一家制造业巨头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等领域,比亚迪已经构筑起强大的产业基础与完备的产业链条。这一切的达成,都和比亚迪长期坚持的开放与务实的人才战略息息相关。求才若渴,天下归心,比亚迪的校招规模与用人态度,再次昭示出一家世界500强、新能源销量第一车企的价值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向上、未来可期的鲜明见证。(戚耀琪)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