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明末战火连年,天灾不断,流寇成群,换做你是朱由检,该如何是好
2023-05-28 14:49:32 历史实用派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然明末农民起义跟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有很大的不同,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和元末农民起义都是由于皇上与君主荒淫无度、残暴无道造成的,而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却是天灾。

也不知道是陕西这一地区的农民兄弟跟老天有仇,还是老天压根就瞧不起陕西这一地区的农民兄弟,这一地区每年不是旱灾就是洪灾,农民兄弟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收成,没有好的收成自然就吃不饱饭,填不满肚子。

当时的大明政府,又没有我们现在中国政府那么繁荣富强,哪里遭了灾,哪里受了难,马上就能够下拨资金,征集救援物资,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当时的农民兄弟思维也比较单纯,行为也比较朴素,既然大明政府对他们不仁,他们也会对大明政府无义。

陕西这一地区胆子比较大的农民兄弟,都提着菜刀,举着锄头去找大明的官员算账。砍死个知县、知府还不算太过分,个别过分的居然连巡抚、总督这类级别比较高的政府官员也照砍不勿。


(资料图)

这些农民兄弟砍完一个地方的政府官员还不散伙回家,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打架闹事,当然另一个地区中也不缺乏天不怕地不怕的农民兄弟,他们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砍政府公务员的队伍!他们的队伍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些砍人闹事的农民兄弟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要吃饭,可是这些农民兄弟也不能够拿砍公务员当饭吃啊。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这些农民兄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抢,抢那些有饭吃的人的饭。这群农民兄弟走到哪里就砍到哪,砍到哪就抢到哪,陕西地区是被这些仁兄折腾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崇祯皇帝的观点

朱由检认为,对大明威胁最大的就是努尔哈赤在辽东建立的后金。朱由检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的,后金成立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八旗军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将大明的几十万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时间,八旗军队就可以横扫整个辽东。

的确,西北地区很早就有人闹事,可是规模都不大,也就是几十个人提着菜刀,举着锄头在乡镇上或者是县城里瞎折腾了一下,规模最大的也不过是砍死了个知县,抢了个县衙。等到明军一到,他们就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躲进深山老林当土匪,当强盗去了。

这样一群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的废物想推翻大明这座大山可能吗?历史将会告诉朱由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任何小的错误、过失,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那么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朱由检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陕西刚刚发生民变的时候,就引起了朱由检的足够重视。

可是朱由检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陕西的民变也不是那么好镇压的。要说明、解释这一点,还需要从陕西发动民变的农民兄弟说起。

流寇

明清史官给陕西聚集起来砍人闹事的农民兄弟专门取了一个名字——流寇。

“流寇”跟普通的农民起义军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流寇”砍人闹事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只要他们的两条腿还在,他们就会到处跑。他们跑一个地方,就抢一个地方,抢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地方。

加入流寇的团体与队伍没有什么限制,今天你还是他们群体与队伍攻击的对象,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成员;今天你还是他们欺负与虐待的目标,明天还是有希望变成他们的兄弟,真应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那句俗话。

明军想剿灭“流寇”,有很大的难度,这倒不是由于“流寇”个个骁勇善战、锋锐难当,而明军则是虾兵蟹将、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而是因为“流寇”个个都是游击队,一看大明正规部队来了,跑得连影子都没有。

即使跑慢了,也不用害怕,更不用恐惧,毕竟“流寇”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农民,他们拿起武器四处砍人,抢东西的时候,就是流寇;放下武器,躲进被窝里的时候,就成为了大明遵纪守法、知书达理的好公民。明军根本就分辨不出来哪些是良民,哪些是反贼。明军想彻底解决流寇,不过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