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胜娟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思辨性写作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性写作的教学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关资料图)
基于句子和段落提升学生语文思辨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句子和段落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学习中,课文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知识,更是学生学语文思维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思辨写作能力,还需要从句子和段落入手。句子是语言表达中的基本单位,其结构、语法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是语言写作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句子和段落的系统分析和训练。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等,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思维水平。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名句或优秀文章中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的奥妙,提升其语文写作思辨能力。
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沟通水平。沟通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组织学生对一些名著、优秀文章和报刊杂志等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沟通中了解各种文体和修辞手法,提高其语文思辨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写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立足语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思辨写作水平
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思辨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培养自身思维写作能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在阅读中,学生通过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思维。同时,学生还要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培养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思考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文章的评价和批判,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最后,学生还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思考方法和批判方法,避免盲从,提高自己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因此,学校要重视语文阅读教育,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思维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语文思辨性写作意识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语文思辨性写作意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在合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创造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将写作教学与思辨培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合理质疑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生的本质,提升学习写作质量。例如,在论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意识培养工作中,学生要对主题或者所给的材料进行分层解释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对比分析法。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师说》文章中有“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择师”“耻师”等对比写作手法,这些对比写作手法都展示了“从师学习”的文章中心思想。二是因果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养成清晰的论证思维,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应当给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自己的立场;其次,教师给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立场,并给予详细的分析观点和理论依据;最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推断出自己观点的结果。无论是对比分析法还是因果分析法都可以展示出文章主题,在提升高中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想。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语文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点和语法规则,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写作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究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